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BOC/BOA 2021丨王峰教授:中国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百花齐放未来可期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7/19 10:49:36  浏览量:869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7月2~3日,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1 China在四川成都举行。

编者按:7月2~3日,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1 China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报告了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食管癌)。《肿瘤瞭望》和“肿瘤瞭望-消化时讯”特邀王峰教授重点介绍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当前进展及未来方向。


免疫治疗在内科领域的进展
 
过去一年中,中国研究者在食管癌临床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线治疗方面,黄镜教授、徐建明教授牵头开展的ESCORT研究首次在2019年世界食管疾病大会(OESO)上报道,2020年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该研究是中国研究者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一大突破,和KEYNOTE-181研究、ATTRACTION-3研究一样,证明了在中国食管癌人群中,免疫单药战胜了单纯化疗,成为中国临床实践中一个新的二线治疗标准。卡瑞利珠单抗获批的适应证为食管鳞癌全人群,目前已作为Ⅰ级专家推荐写入CSCO指南。
 
一线治疗方面,免疫治疗已进军一线治疗。从徐建明教授发表的RATIONALE 205研究可以看到,FP方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基础上联合替雷利珠单抗进一步提升患者的ORR达到46.7%,PFS达到10.4个月,持续缓解时间超过1年(12.8个月),这些数据好于KEYNOTE-590研究的结果。该研究为一项小样本Ⅱ期研究,后续需要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黄镜教授也探索了双艾方案联合TP方案,获得了不错的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0%,疾病控制率超过90%,生存期达到19.43个月。虽然这是目前一线治疗最好的数据,但四药联合给患者带来了相应的骨髓毒性的增加,未来在一线治疗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可喜的是,从2020年ESMO上报道的KEYNOTE-590研究,再到今年ASCO年会上报道的CheckMate 648研究,以及中国的ESCORT-1st研究,都相继证实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战胜双药的化疗,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治疗标准,目前已经写入NCCN指南、ESMO指南。2021年CSCO指南亦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作为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的Ⅱ级专家推荐,相信明年的更新将作为Ⅰ级专家推荐。未来,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将是“免疫+”的治疗模式。

免疫治疗在外科领域的进展
 
免疫治疗已进军到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领域。从国内外的一些Ⅱ期临床研究可以看到,术前的免疫联合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应的探索性研究。大致的数据可以显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步提升患者的pCR率达到10%左右。另外,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达到了20%以上的pCR率的提升。未来,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术前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pCR率已突破50%,我们相信未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模式将发生变革。那么,在实现如此高pCR率的前提下,未来是否有部分患者可以保存食管器官功能,避免手术或者采用“wait and watch”的治疗策略?另外,中国新辅助放化疗开展的相对较差,未来是否可以进行术前的免疫联合化疗?这或将成为中国食管癌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信随着Ⅲ期临床研究的开展,新辅助免疫治疗将成为一个新的治疗推荐。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其实已经有循证医学证据,例如,CheckMate 577研究在2020年ESMO会议上已经报道,今年的ASCO年会上又有进一步的数据更新,显示无论是PFS还是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以及PFS2,相对安慰剂都有明显的生存上的获益。未来免疫治疗作为食管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或将成为一个主流。

未来的食管癌免疫治疗将百花齐放
 
目前,尽管免疫单药成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的一个新治疗标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纯的免疫治疗有效率仅仅在20%左右,给患者带来的生存也只是8个月左右,我们也希望能够筛选出优势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我们看到,在免疫治疗的初期,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免疫原发性耐药,另外有效的患者也会出现疾病的进展,存在继发性耐药的问题。未来,我们需要应用现有的有效治疗手段(例如,手术治疗、放疗、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进一步扩大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
 
此外,近期关于食管癌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越来越多,探索从一维推向多维;新的更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层出不穷,TIGIT、LAG-3等相关的转化研究和Ⅰ期、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错的效果。未来,相信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我们在改造免疫微环境的过程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在我们获得更多的治疗靶点、更多的治疗模式的情况下,未来免疫治疗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专家简介
 
王峰教授
郑州大学一附院肿瘤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美国Georgetown大学访问学者
2020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杰出贡献奖(食管癌领域)
河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食管疾病》杂志副主编
《中华肿瘤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CSDE)中国分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肉瘤、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副主委、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组长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
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聂会珍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食管癌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